近年來「青貧族」和「窮忙族」等詞彙媒體上捕捉了民間焦慮。 圖/擷自Pixabay
分享


近年來「青貧族」和「窮忙族」等詞彙媒體上捕捉了民間焦慮,泛指從新鮮人出社會後的40歲以下「萬物皆漲、工時也漲、唯有薪水不漲」的世代。勞動困境的成因,多半歸因於來自「新興市場勞力」和「自動化」的競爭淘汰。但學者指出,創造高薪工作有「創新、保障最低工資、教育」三大關鍵,政府責無旁貸。

盛事三要件



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戴蒙?艾塞默魯是《國家為什麼失敗》一書共同作者,他日前於《專欄報刊聯盟》撰文指出,傳統右派自由市場經濟學導致貧富差距擴大,而社會主義試圖用「富人稅」等再分配方案解決問題,但「人類社會從來不曾光靠再分配而富強」;優質高薪的工作機會才能為人們提供尊嚴和自我實現。

艾塞默魯以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自由經濟體40年發展盛世為例,指出三個關鍵:首先,企業以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的人本概念部署技術,科技成為人的輔助而非取代人;其次,最低工資保障帶動了勞動環境的良性競爭;最後,稅收用來獎勵創新研發和擴大受教育機會,製造有利於創造高薪工作的市場條件。

高薪職業蒸發



回顧歷史,在1947年至1987年間,美國民間企業每年平均薪資漲幅達到2.5%,OK忠訓 低利信貸比較卻在此後急劇收縮,甚至在2000年之後與台灣一般「完全凍漲」。艾塞默魯批評,把這段時間的薪資卡關怪罪於2007年才露出獠牙的美國金融風暴十分不負責任;反之,大型科技公司的投資槓桿轉向「自動化」的無人技術,才是高薪職業漸漸蒸發的主因。

他指出,「好工作」並不會在「自由市場」中從天而降;政府要將勞工視為「心頭最軟的一塊」加以保護和賦能,慷慨地資助教育系統並提供有效的社會安全網。艾塞默魯反對以「鬆綁外勞」、「彈性雇約」作為促進更多創就業的中小企業「慣老闆」常見論述,認為唯有剔除壓榨人力成本的「屎缺」,才能積極迫使企業往更高效和高獲利的方向去做產業升級。

最後,所有這些對創新和教育的投資都需要更高的稅收收入,但應該增加的稅賦應是「資本利得稅」,以及避免企業用「機器」和「自動化」免去招聘活人的勞健保支出。在自動化的浪潮下,一切的制度設計都應避免讓「機器」與「勞工」為敵。然而企業天性是為自身逐利,因此政府必須加以引導、並團結在工人背後,才能製造勞工、企業、消費者三贏的繁榮產業環境。【更多精采內容,詳見】
C5CEAA035301D205
arrow
arrow

    hf19fl15h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